將“非遺”種子播撒到學子心中,雙眼井小學在行動!
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增強學生對非遺的認同感,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進一步增強民族文化自信,6月10日,成都市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在成都市雙眼井小學“傳承國粹•暢游非遺”校園分會場成功舉辦。
本次活動由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及保護協會主辦,成都市青羊區教育局、成都市雙眼井小學承辦,成都市青羊區草市街街道、成都市青羊區草市街街道雙眼井社區、成都市青羊區草市街街道玉沙社區、新華文軒集團成都市青羊分公司協辦。
全國德藝雙馨藝術家、原省政協教育委員會副主任、省教育廳巡視員、省文聯副主席林強;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辦公室副主任由凌遠;成都市龍泉驛區政協委員、成都市龍泉驛區政協書畫院院長劉唐;成都市青羊區草市街道調研員李代軍;青羊區教育局副調研員霍勝鋒;成都青羊區文化館館長艾洋;青羊區社區教育與青少年服務中心主任柏恒;成都市青羊區玉沙社區黨委書記焦雁琦;四川省校園文學藝術發展促進會秘書長劉偉,副秘書長陳敏;四川省社會教育發展促進會理事戎丹鳳;青羊區少先隊總輔導員李丹;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青羊分公司石潤東;中國書協、成都書協的藝術家們;非遺項目傳承人;四川省經典字畫賞析館優秀學校校長、四川省經典字畫賞析團講師代表等有關領導同志出席活動,雙眼井小學學生、教師和家長于線上和線下觀看了演出。
雙眼井小學大力開展以美育為主題的跨學科教育教學和課外校外實踐活動,同時整合校內、校外資源開展美育實踐活動,并積極組建傳承傳統藝術文化特色的藝術團隊,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建設,學校也成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校”。此次活動中,雙眼井小學把非遺文化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起來,邀請非遺大師走進校園,采用多種展示和體驗方式,讓師生零距離接觸非遺文化,使非遺文化傳播面更廣、效果更佳。
活動邀請了剪紙、川劇臉譜繪畫、糖人、金雞風箏、蜀石經傳拓、皮影等11個非遺項目,在非遺傳承人、民間工藝大師的指導下,同學們進行了零距離的手工體驗,在感知、體驗中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在中國經典書畫賞析館里,小小講解員們對一幅幅歷代大家的傳世書畫作品進行講解,從妙趣橫溢的《墨蘭圖》,到意蘊悠遠的《赤壁賦》,從縱情揮灑的《奔馬圖》,到栩栩如生的《蝦蟹圖》,專業的講解讓觀眾們贊嘆不已。緊接著在“非遺進校園”展演活動中,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帶來的清音表演《小放風箏》《摘海棠》,木偶戲《人偶變臉》,雙眼井小學師生傾情演繹的舞臺戲劇《夢回赤壁》、民俗舞蹈《剪紙姑娘》、漢服走秀《漢風雅韻 青衣初見》、戲曲舞蹈《粉墨花旦》等豐富多彩的節目次第上演,師生們在婉轉的清音中,在曼妙的舞蹈中,在典雅的漢服里,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不朽魅力。
本次活動的開展讓有歷史深度、文化厚度、城市溫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學校教育中展現勃勃生機,提高了廣大師生對非遺的參與感、獲得感、認同感。學生們在開拓視野的同時,在心中埋下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并在傳承和發揚的基礎上,將傳統與現代結合,讓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煥發出新的活力。(孫林馨)
評論